運動的心理作用

運動對身體好應該是常識。運動對情緒和認知能力的好處亦漸漸為人所知。大部分關於運動的文章都強調運動所產生的生理變化,例如增加安多芬和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(BDNF)。我卻想從另外一個角度談運動的好處。

運動能鍛鍊身體,更加能鍛鍊人的意志。對不習慣做運動的人來說,要開始和維持定期做運動是不容易的。尤其是當遇到傷患或痛楚時,就有更多藉口去放棄。意志力對心理健康是很重要的。因為改變需要意志力,而能夠改變自己或環境往往是勝過壓力的關鍵。我們能協調好自己的身體,也就能協調好自己的生活。換句話説,運動能減少我們的無力感。

運動是自己和身體相處的時間。這話怎麼說呢?現今科技發達,我們有電腦和各種機器來方便我們,效率比人手和人腦更高。我們經常接觸外來的資訊,卻甚少留意身體和腦袋向我們發出的訊息。相反,運動的時候我們需要不斷調節自己的肢體。我們感受到心跳加速和氣喘;肌肉的繃緊和酸痛。我們感受到自己在空間中移動。這好比駕自動擋和手動擋車的分別,後者對汽車的性能會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更全面的掌握。跟自己身體溝通得好就像調好了音的樂器和磨好的刀,能夠令事倍功半。

我們沮喪時會低頭,緊張時會手腳繃緊。原來,情緒和姿勢的關係是雙向的。心理學教授 Amy Cuddy寫了一本暢銷書,叫”Presence”。她指出改變姿勢有助改變心理,就如體操選手在比賽前做的動作一樣。書中提到用神奇女俠的站姿(Power posing)去提高自信心的建議得到很大的迴響。運動時我們要伸展,使勁;姿勢改變了,心情也好起來。以我的經驗,身體靈活了,腦筋也靈活起來。

記得兒子小時候很喜歡奔跑,只要有地方讓他隨意跑就很滿足。這種享受運動的單純在成長中似乎被遺失了。成長讓人變得更複雜,更容易被憂慮纏繞。我們或許會忘記自己也是血肉之驅,需要整全(embodied)和實體的經驗。我們甚至把運動變得複雜和階級化。這樣看來,做運動與否不應該是功利的考慮,而是人類最自然不過的事。

發表留言

Filed under 生活隨想
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