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腳印的人生?

環境污染和氣候變化是現代人須要正視的問題之一。科學家和政府都呼籲我們要減少廢物,節省能源,減少炭排放。我們都知道炭足跡(carbon footprint)的概念,了解到生活中很多事情,無論是交通,穿衣,和飲食,都涉及二氧化碳的產生。例如,科學家説吃肉比吃素涉及更多碳排放,於是建議人減少吃肉。要跟足專家的建議,時刻考慮自己的碳足跡是不容易的。對於一些責任心重的人來說,更會帶來壓力和罪疚感。

在人際關係方面,有些人對自己也有類似的要求。他們友善,肯幫人,但當遇到不開心或困難時,卻寧願獨自承受也不去求人。這行為背後的心理可能是自卑,認為自己不配別人的幫助;也可以是自大,因為不敢承認自己有需要,也不願大方地成人之美。人不是孤島,無論在生理和情感上都不可能完全自給自足,總會有需要依賴人的時候。同時,我們在與人相處時也會無可避免地留下正面或負面的印象。不允許自己表達需要的人其實是迫自己過不可能的人生,正如要時刻做到零碳足跡一樣。結果卻是自己不開心,也叫人感到不爽。

與其要自己生活得不留㾗,不如積極留下好的足跡。在環保方面,我們不妨接受生存須要消耗這事實,確定這並不是罪。但我們也要對大自然負責任,不浪費,存感恩的心去生活,不枉費自己耗用了的資源。在人際關係中,我們肯定自己值得愛和被愛,在有需要時欣然接受人的幫助,在有能力時積極去幫助人。理想的社會不是要人自給自足,各自獨立而活,而是肯定人與人之間的需要和倚賴,並致力為身邊的人和地方留下正面的影響。

發表留言

Filed under 生活隨想
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