調節感受的遠近

執筆之時,香港仍未走出新冠肺炎第三波疫情之中。疫情引致的生活限制,經濟不景,再加上本地和國際的政治氣氛,都在影響每個人的心情。在近期港大醫學院精神醫學系調查中,七成受訪者出現抑鬱症狀,而四成出現創傷後壓力症狀。

既然保持社交距離是控制疫情的重要措施,那麼保持思考和情緒距離也有助情緒健康。當我們的思緒聚焦在某事件上(即距離近),我們會特別覺得那件事很重要和嚴重,情緒亦會隨之而波動。直至我們能夠改變思考角度,由一棵樹的視角擴寛一點,見到其他樹,再看到整個森林,我們就能掌握事情的整體,從而作出適當的回應。例如,有關染病者死亡的新聞往往會令我們感到驚恐,但假如我們也考慮染病的總人數,和其他傳染病的死亡率,我們的心情或許會安定一點,即使仍然有焦慮也不至於過分。

我們應該如何保持思考和情緒距離呢?首先要懂得量度自己情緒的「溫度」,正如我們這陣子經常量體溫一樣。如果發現情緒「熱」了,例如感到激動、緊張、驚慌,我們便要找時間和空間冷靜一下,減少接觸新聞和社交媒體,做一些能放鬆自己的活動。不要因為太投入那些不由自己控制的事而忘記自己本分,也不要因為暫停關注而覺得內疚。多專注做好能力範圍內的小事,例如鍛鍊自己身體,比起乾擔心改變不到的大事更有益處。

所以說,能夠靈活調節自己思考和情緒距離是保持情緒健康的重要方法。正如相機的變焦鏡頭可以拍廣角和近鏡,我們也可以或遠或近去思考和感受事情。這能力是要鍛鍊的,不是一蹴而就,但絕對是值得學習的。

發表留言

Filed under 生活隨想

發表留言